![](/rp/kFAqShRrnkQMbH6NYLBYoJ3lq9s.png)
玉米螟 - 百度百科
玉米螟是螟蛾科、野秆螟属节肢动物,又称箭秆虫、玉米钻心虫。中国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两种,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成虫为中小型的黄色小蛾子。
亚洲玉米螟 - 百度百科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属鳞翅目、草螟科,俗称玉米钻心虫。是我国玉米等作物的重要害虫 , 从黑龙江到海南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危害 。虽然其成虫具有远距离迁徙的潜力 ,主要是近距离扩散。
亚洲玉米螟是杂食性害虫, 寄主范围广, 到目前已报道的寄主植物达69 种, 除玉米、高粱和谷子外,
欧洲玉米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洲玉米螟,又稱歐洲玉米蟲,是草螟科下的物種。該物種為重要農業害蟲,對穀物類農作物具有強大的破壞力,尤其是玉米。原生於歐洲,會寄生於各種黍類上,包括高粱。
秆野螟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亚洲最大的玉米害虫之一,造成田间10%-30%的产量损失,在某些情况下高达80%的产量损失。 [ 8 ] 这些害虫携带真菌 病原体 (如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和 Cochliobolus lunatus ),导致作物出现玉米叶枯病和弯曲菌叶斑病等疾病。
玉米螟 – 作物病蟲草害環境友善資材資訊平台
玉米螟在台灣北部地區一年可發生3~4代,南部地區一年約發生7~8代,一代所需期間23~166日,卵期3~8日,幼蟲期13~134日,前蛹期1~2日,蛹期4~30日。
亚洲玉米螟_介绍及防治-世界农化网-世界农化网
应在卵孵化盛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12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50%1605乳油1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把其控制在钻蛀棉株或棉铃前。麦棉间套作田应在麦收前结合防治蚜虫兼治玉米螟,麦收后再防一次,防止玉米螟从小麦田转移到棉花上。
干货满满!玉米螟识别及防控要点_防治 - 搜狐
2021年6月2日 · 玉米螟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生长适温为20~30℃、适宜相对湿度为60%左右, 一般从四月底便要开始注意提前防治 。 那么玉米螟的具体危害症状是什么样,应该如何识别,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针对这三个问题,本篇文章将为您一一进行解答。
玉米螟防治-玉米主題館-農業知識入口網 - moa.gov.tw
玉米螟(Asian corn borer) 1 學名: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2 生態習性: 玉米螟在台灣北部地區一年可發生3~4代,南部地區一年約發生7~8代,一代所需期間23~166日,卵期3~8日,幼蟲期13~134日,前蛹期1~2日,蛹期4~30日。
(二十二)亚洲玉米螟(Asiatic Corn Borer)_植保专题库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又名钻心虫、箭秆虫等,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世界性害虫。我国玉米螟优势种类为亚洲玉米螟,在玉米、高粱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其次为欧洲玉米螟( Ostrinia nubilalis Hubner),主要分布于新疆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