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 建筑形式 ,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zhì)比,层叠而上。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苗族吊脚楼 是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所带来的古老 干栏 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逐步完善的,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载体。在民居建筑中,吊脚木楼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它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延续民族历史的根基。
2020年1月2日 · 苗族吊脚楼的修建程序有很多步,有选择屋基→备料→发墨→拆枋凿眼→穿排→立房→盖瓦→装扮等多道工艺流程。 屋顶上木匠正在钉楞条 屋顶上 木匠正在锯 楞 条
吊脚楼的建筑空间与周边山、水、树、石的大自然相映成趣,房屋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是苗族人民生活智慧的集中体现。 Austin Kramer的《山中吊脚楼1》 原始来源:http://bwg.muc.edu.cn/
2021年5月19日 · 吊脚楼为湘西苗族民居特色之一。 凡在斜坡上建吊脚楼,需根据地势,用木桩架高底部,然后装上穿枋,穿好横梁,上垫木板,在此基础上建房两层。 平地上建吊脚楼多是配置于正房的一侧或两侧。
2018年8月4日 · 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 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
吊脚楼也叫“吊楼子”,是中国的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居住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的传统干欄式民居,多见于湘西、鄂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朝向多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黔东南苗寨吊脚楼多依山势而建,为穿斗式木构建筑,因前檐柱吊脚而得名。 一般为四榀三开间或五榀四开间,个别为六榀五开间,框架用榫卯衔接。 建房时无需图纸,掌墨师根据地形和房主的需要确定相应的方案,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建造。
2022年8月8日 ·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 苗族传统民居多为干栏式木构建筑,巧于地势之利,形成半山吊脚楼、滨水吊脚楼,或全干栏楼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