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近期在多个重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机交互与安全心理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针对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行为机制展开深入探讨,安徽农业大学心理学团队通过64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揭示了美德人格 (Virtuous personality)通过道德认同 (Moral identity)的中介作用促进保护行为 (Bystander defending behavior),并首次发现友谊质量 (Friendship ...
近日,清华大学2024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名单正式揭晓,全校共10位青年教师获此殊荣。清华经管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张晨获得该奖项。
咬指甲,也被称为咬甲癖或咬甲癖,是一种慢性的、似乎无法控制的咬指甲行为,它会破坏手指甲和周围组织(嘶~听起来就很疼)……它可能是一种与某些强迫症(OCD)相关的行为,如拔毛癖和抠皮症。
「ta会难受,所以我不攻击」和「我难受,所以我必须攻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区别正在于有没有与他人的情绪共沦。而「讨坏型人格」往往是后者的逻辑,他们具备一种能力: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感受区隔开。
这项研究揭示了人类惩罚敏感性存在三种稳定表型:敏感型(Sensitive)、无意识型(Unaware)和强迫型(Compulsive)。研究人员通过"行星与海盗"行为范式,结合6个月追踪,发现惩罚学习障碍源于两种可分离的认知机制——因果推理缺陷(R→CS错误归因)和认知行为整合失败(知识-行为脱节)。该成果为理解持续有害行为提供了新框架,对制定精准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发表于《Communic ...
AI共情与人类共情更重要的区别是,大语言模型几乎“不会累”,随时都能回应我们的倾诉; 而人类的共情却要付出真切的认知资源和体力 。每一次耐心倾听、用心安慰,都会消耗倾听者的情绪能量, 时间久了还可能引发疲惫甚至倦怠 [1]。
为什么很多人要在海底捞过生日,海底捞,火锅,蛋糕,西贝,儿童餐 ...
丨点击上方名片可以预约或看诊医生前阵子,接到一个咨询,妈妈说孩子已经13岁,正上初中一年级,可是让她十分不解的是,看起来人高马大的孩子,仍然保留着婴儿时期的行为——啃指甲。孩子的指甲啃到什么程度呢?用妈妈的话说就是“自从孩子啃指甲以后,就再也没有用过指甲刀剪过指甲,全靠孩子自己啃”。当时妈妈把孩子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