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泽库县地处高原,常年气候寒冷,本地蔬菜种植受限,日常所需蔬菜大多依赖周边地区供应。由于运输距离远,不仅新鲜度难以保证,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发展榆黄菇产业,既能填补本地菌类市场的空白,又能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路,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4月下旬以来,安龙县8万亩优质小麦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又迎来一个小麦丰收年,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颗粒饱满的小麦,确保小麦颗粒归仓,预计产量1.4万吨,促进农民增收。
原先,“沙窝窝”里种玉米,种一坡、收一箩,产量低、收益少;后来又种花生,但因其根系扎不牢,遇大风易倒伏,不但生长收获都受影响,而且收获时,拔根扬土,会加剧沙蚀。
“喂,秧苗送到哪儿?种几亩?”早上7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育秧中心,负责人李丽梅的电话响个不停。挂断电话,她麻利安排社员起秧、装车、给插秧机加油。8点整,大家准时奔赴服务田块。
在内蒙古乌审旗广袤田野上正上演着一场节水革命。昔日,农田里“大水漫灌”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如今,一根根滴灌带化身“毛细血管”,将水与肥料精准输送到作物根系,一场由水肥一体化技术掀起的农业变革,正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活力。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持续攥牢种业“芯片”,不断提高冬小麦育种创新能力和良种繁育能力,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加快新优品种推广步伐,进一步提升县域冬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春耕中国·江西南昌:引进“旱播”新机具,早稻种植更高效。
4月26日,南京农业大学团委暨食品学院与龙冈镇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农业产业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以北纬47°寒地黑土为核心区,从玉米播种到水稻育秧,智慧农业网络正重塑寒地耕作模式。从3月以后,为备战春耕,齐齐哈尔有关部门就开启了24小时气象数据追踪、土壤墒情监测、对地种植的地块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分段式排期播种。通过卫星遥感构建的 ...
在希望的田野上·宁夏:科技助力玉米种植,600万亩玉米进度过半。
“喂,秧苗送到哪儿?种几亩?”早上7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育秧中心,负责人李丽梅的电话响个不停。挂断电话,她麻利安排社员起秧、装车、给插秧机加油。8点整,大家准时奔赴服务田块。
央视网消息:夏油作物是指在夏季收获的油料作物。现在,距离夏油作物——冬油菜大面积收获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2025年,我国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同时,气候总体适宜,长势良好,夏油作物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