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众多承载着春节印记的文物,仿佛一幅跨越千年的画卷,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习俗,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传递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美好生活、和睦和谐的向往。
人民网 on MSN2 天
文物“话”春节
本报记者 王 珏 宋代十二生肖压胜钱。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岁朝欢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双扬鞭》年画。 绵竹年画博物馆藏 东汉二十四字吉语砖。 四川博物院藏 商代“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刻辞卜骨。 国家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第二十五届“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在德国汉堡举行。这是演出最后,全体观众起立向中国艺术家鼓掌致敬。 本报记者 刘仲华摄 在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孔子课堂上,巴西学生在中国教师带领下体验剪纸艺术。 本报记者 陈一鸣摄 在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举办的“邂逅花间 ...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春节,“年味游”成为新趋势,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极高人气,凸显了游客对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预计2025年旅游消费将保持持续向上发展态势。
岭南文化,湾区精彩。——广州——目光交织——法兰西艺术院中法院士艺术特展展期:1月22日—3月30日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三楼12号/13号展厅“中西融合”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部分,它不仅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路径,更是东西方文化在审美与思想 ...
春节假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反映了游客对探寻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据美团旅行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起,“春节旅游”整体搜索量同比上涨328%。其中,“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尤其是“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 ...
春节期间,北京少了平日的喧嚣,却增添了满街红灯笼、老胡同里的炊烟以及浓厚的传统年味。避开故宫、南锣鼓巷的游客潮,这份冷门攻略将带你深入京派年俗,沉浸式体验地道的北京冬日。
据悉,此次“古版新韵 巳巳如意”2025年传统木版年画展共有来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先生的100余幅藏品展出。主要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的年画。
木版年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2019年11月,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名单。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苏州古城里,大街小巷红灯笼高挂,年味浓浓。在隐藏于小巷深处的朴园内一幢两层小楼里,80后桃花坞木版年画艺人杜洋正准备赶印蛇年新款年画《巳时如意》,整张年画以菖蒲为背景,画面中心灵动柔美的金蛇和银蛇蜿蜒盘旋,有着事事如意、坚韧不拔等寓意。
由于历史原因,邰家几代人积累下的刻版曾被损毁。“只要有机会见到邰氏老版年画,我都会想方设法赶去照样恢复刻版。”邰立平说,“目前,一共搜集了400多个品种,凤翔年画最兴盛的时候大约有700个品种,基本代表作品我们都已经恢复了。” 这种努力使得 ...
贴年画是中国人欢度新春佳节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愿景。 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重庆梁平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平木版年画在作品内容上主要有门神、神话故事、戏曲故事等。 印制梁平木版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