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遴选程序已正式启动。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明确宣布这一进展。实际上,围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去与留的博弈已经持续数月。在国际金融秩序本就摇摆不定的当下,这场看似局限于技术官僚层面的“换帅”风波,可被视作美国治理模式不确定性的一个缩影。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会对全球资本流动、汇率波动乃至主要经济体的政策预期构成实质性冲击。
尼克松访华时送来损坏礼物,毛主席回赠12字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何点名要看39军?朝战中的功绩不容忽视 ...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的报道指玄武门资料资料2025出,OPEC+正在考虑推迟原定于4月开始的增产计划。这将是OPEC+第四次推迟恢复产量的计划。OPEC+于去年6月首次公布了逐步恢复生产的计划,但随着原油需求增长放缓以及美洲新供应激增,该组织已被迫三次推迟增产计划。该组织目前的目标是,到2026年底逐步恢复220万桶/日的产量。
关税引发的通胀开始显现,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在减弱,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被罢免的可能性却越来越大。 当地时间7月15日,共和党议员Anna Paulina Luna在X平台发布推文称:鲍威尔即将被解雇。
7月15日,共和党议员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即将被解雇,财长贝森特证实下任主席遴选已启动。此外,特朗普政府因美联储大楼翻修争议等寻求罢免鲍威尔。投行警告称,罢免鲍威尔的后果可能比尼克松危机更严重,美元和美债将双双“崩溃”。 投行警告称, 如果鲍威尔“被炒”,将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可能引发比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干预美联储时更糟的后果,美元和美债市场将双双“崩溃” 。
在美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政治短语——“尼克松在中国”。这个短语所表达的含义是:某些政治人物,像尼克松那样,拥有强大的资本支持和极其卓越的智慧,能够完成普通人既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伟大壮举。
一个建国历史不过两百多年、缺乏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却凭借战争掠夺和强权扩张,最终攀升至全球霸主的宝座。可以说,美国的崛起史,就是一部充满血腥剥削和压迫的历史篇章。为了巩固其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美国采取了各种手段,先后击败了四个被称为“世界老二”的竞争 ...
七月初,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日本表达了不满。当时,美国即将对价值1500亿美元的日本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此前数月的谈判未能达成双方最初期望的快速、友好且具有示范意义的贸易协议。特朗普在电视访谈中表示,他本可以给日本写一封信,但未具体说明内容。
在鲍威尔被特朗普政府逼迫的同时,“影子主席”的有力候选人近期频频投诚。7月8日,沃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税不会导致通胀”,美联储“糟糕的经济政策”正在抑制经济增长,维持货币政策利率不变的做法让特朗普倍感挫折,自己对此深表同情。此外,他更进一步称,美联储需要“体制变革”,包括新的人事安排。美联储内部“有大量朽木(deadwood)”,但也存在一些人才。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年均变化率仅为0.6%和0.4%,对气体标准物质的量值准确性、稳定性和国际等效要求极为苛刻。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逐步建立,我国对高精度温室气体标尺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金融和房地产教授、曾担任尼克松经济幕僚的孙成元(Sung Won Sohn)表示,我不认为股市和金融市场会喜欢GDP数据变成那样,仅看私营部门并不能了解全貌。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增速的波动性将会被放大,因为在经济下行或衰退时期,政府会进行大量投资。所以将政府支出从GDP中移除将会扭曲这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