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下旬,在三明市残联的牵线搭桥下,肢体残疾人胡绍武接受了媒体采访,轮椅上的他,用双手重启精彩人生的事迹很快在各大媒体平台得以刊发。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让他备受感动,更加自信。他的故事,也影响了众多像他一样渴望自立自强的残疾人。
“为了确保2025年开门红,公司于大年初十复工复产,目前员工基本到位,订单已排至5月份,生产线已经全部启动,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福建峨嵋祥鑫生态笋竹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裕福说。
“樱花园很美,跑步环境好。”来自三明地区跑步爱好者黄凤连,连续四届参加“樱花跑”活动,她表示,来到樱花园参加“樱花跑”,不仅能够健身、健美、还能够释放压力,陶冶心境。
东南网2月10日讯(通讯员 罗晓梅)“这笔钱终于全都拿到了,感谢法院一直以来的努力!”近日,福建省清流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通过向被执行人妻子释法明理,成功执结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项目建设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围绕2025年项目攻坚,大田县围绕项目谋划、招商落地、项目建设、资金争取四大方向精准发力,计划新签约项目55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实施省市重点项目 25个、县重点项目120个以上,实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各3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去年我们超产了16.5%左右,圆满完成任务。”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华介绍,今年公司连续第5年春节不停工,48名员工采取三班轮换的方式,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产能发挥达100%。“新年一开始我们满负荷生产,力争产量同比增长5%以上。” ...
2月8日,市委书记李春赴三元区、沙县区,实地调研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督促推动一季度开门红。市领导郭海阳、钟科参加。
三明海关做好“山”“水”文章,常态化应用全国首创“陆地港出口转关直通”模式,助力老区好物走出山区、亮相全球。2024年监管转关出口木制品4.2万吨,占同期出口转关总货运量的67.7%,辖区烤鳗远销全球51个国家或地区。
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泰宁还致力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当前,泰宁正全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沿街立面进行改造提升,打通城隍巷、泰阶巷、卢家巷等背街小巷,累计修缮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100 ...
去年底,三明市制定一季度工业稳增长8条措施、保用工促开局10条措施等政策,以良策实招和真金白银助力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截至2月7日,三明市规上工业企业1176家(不含停产),复工1108家(其中连续生产103家),占比94.2%。
“科技村落”是我省首创的村庄建设模式,旨在搭建科技进村入户平台,采取整村推进的办法,对接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科技机构专家,聚焦产业技术难题,推进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现代生产理念带到农村、带给企业,正是广大科特派的初心与使命。” ...
2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听取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讨论有关报告(送审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赖碧涛参加会议并讲话。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