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总书记强调 ...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时首次提出,“中国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次年12月,商务部等14部门公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北京、上海等9地 ...
当地时间4月24日,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市,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总部大楼内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聚会。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董事卢卡·贝隆向记者轻轻展开贺卡,气势磅礴的国画名作《江山如此多娇》映入眼帘。
一条巷,仅六尺,却承载着千百年的中国智慧。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一个因“和”而生的地方。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走进六尺巷,诗书照壁前,他重温张吴礼让典故。 从中国放眼世界,“六尺巷”里的“和合”智慧,包含着解决人类纷争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落地生根。 跟着总书记的文化足迹,感悟六尺巷的“以和为贵”。
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一路走来,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新时代雷锋”徐虎、“知识工人”邓建军、“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 ...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再度谈到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多次讲述和书籍的不解之缘,分享读书感悟。他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
在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常来常往、亲如一家。”“愿同马方推进‘儒伊文明对话’,开展更多文化、旅游、教育合作,增进两国民心相通。” ...
同苏林总书记会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出六点举措:增进更高水平的战略互信、建设更加牢固的安全屏障、拓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系牢更加广泛的民意纽带、开展更加紧密的多边协作、实现更加良性的海上互动。这45份合作文本,描绘出未来一个时期 ...
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马两国务实合作,“榴莲航班”不断往返,工业园区产销两旺,数字经济合作紧密、人文交流生机勃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项合作正在稳步有序向前推进。
湖南日报4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通讯员 韦波)湖南“春风行动”已于3月底落幕。记者今天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全省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7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203.1万个,累计达成就业意向25.5万人;组织专列3趟,专车1108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