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大学发表 12篇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 其中8篇为“一作+通讯”,展现出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2024年,南京大学以惊人的科研实力在顶尖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其中8篇为一作和通讯作者,将其在科研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些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发热议,更为多个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持。让我们深入回顾这些卓越的研究成果,体会南京大学在国际科研舞台上所展现的无限潜能。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本周一至周五,华人学者(包括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三大顶刊 Cell、Nature、Science 共发表来 10 篇研究论文,其中,2 篇 Cell 论文,7 篇 Nature 论文,3 篇 Science 论文。2 篇 ...
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题为 “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ITEWA创新团队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Fewer temperature ties: scalable integration ...
热电转换效率,包括发电和制冷性能,主要由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 (ZT)所决定。由ZT值的定义式 (ZT = (S2σ/κ) T)可知,在给定温度T下,高效热电材料应具备:大塞贝克系数S (以产生显著的温差电压)、高电导率σ (以减少焦耳热损耗)以及低热导率κ (以维持显著的温差)。然而,这些热电参数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限制了ZT值的提升。如何有效调控这些耦合的热电参数,成为提高热电转换效率的关键。近 ...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循环系统中的微塑料会被免疫细胞吞噬,导致这些细胞在大脑皮层的毛细血管中发生阻塞,这些血栓形成造成的阻塞会导致小鼠的血流减少和神经功能异常。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机制——微塑料通过调节细胞阻塞以及干扰局部血液循环间接破坏组织功能,而非 ...
如果把拉索比作仰望宇宙的“双眼”,LACT就是为其配备的“高清望远镜”。前者能锁定超高能伽马射线源的位置,后者能将观测站的角分辨率提高5倍以上,有效区分出超高能伽马射线来自源区哪个天体。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如亚马逊、西伯利亚、加拿大、美国西部、地中海、希腊、葡萄牙、澳大利亚等极端森林大火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且单次极端大火的过火面积(林火规模)越来越大。尽管此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团队相继在全球或区域尺度开发出野火斑块数据集,但对于林火规模如何影响其气候反馈这一 ...
北京时间2025年1月30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Nature)上发表题为?“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田永鸿教授、陈杰副教授,联合广州国家实验室周鹏研究员指导博士生聂志伟、硕士生刘旭东等,提出了一种进化驱动的病毒变异驱动力预测框架 E2VD,可以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寨卡病毒、艾滋病病毒进行预测。
Modern life makes us tired, right? But research from societies in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suggests people in the ancient world slept only 6.5 hours a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