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不过,光催化去除 VOCs 的关键在于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种(ROS)。在光照条件下,光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电荷会与吸附的水分子(H 2 O)和氧气分子(O 2 )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 2-) ,这些自由基就像 “清洁小卫士”,能够攻击并将 VOC ...
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储存、催化剂、电子器件和复合材料等领域。由于炭黑表面存在的漏洞和不完整性,其表面活性远不如理想,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和性能发挥。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通过炭黑表面活化技术,成功改善了其表面性质,推动了炭黑在纳米 ...
其用量大则硫化速度快。 2.加入催化剂和交联剂的胶料,在一般室温下,应在1-2小时内用完。因此需根据用量,随用随配。 3.与胶料接触的工件表面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用丙酮或苯擦干净,再经晾干) 否则影响胶与工件的粘合强度,必要时再涂以表面活性剂 ...
改进的弗洛里模型显示,表面组装的临界链长(s=4)后,聚合概率p 2 (0.74)显著高于体相(0.03),表明存在自催化机制。 矿物表面的模板关键。六方晶格的α-Al 2 O 3 使吸附甘氨酸呈现特定取向:当链长n>8分子在表面三角位点有序排列,羧基氧精准定位于表面氧原子之间 ...
实验结果表明,铜基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条件下易发生变化,影响其催化机理和反应活性。因此,深入解析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变化特性,并研究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理性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 ...
此处,作者推测是因为金属材料表面的催化活性所导致的。但这里作者提出当摩擦膜的厚度生长到5nm后,就阻碍了金属基底与有机分子的传质作用 ...
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将FMO理论引入单原子催化剂设计中,在14种半导体载体表面构建了34种钯单原子催化剂,通过调控载体种类与尺寸,实现了对载体 ...
然而,受传统光催化剂自身的限制,导致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空穴难以有效积累 ... 该材料通过构建多级电子传输通道与梯度电场,促使光电子向内核定向迁移,同时将氧化性空穴锚定在表面活性位点。结合铜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效应,实现了光能吸收 ...
本报讯(记者孙丹宁)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包信和与该所研究员傅强团队在氧化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
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将FMO理论引入单原子催化剂设计中,在14种半导体载体表面构建了34种钯单原子催化剂,通过调控载体种类与尺寸,实现了对载体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位置的精准调控。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谱和Mott-Schottky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