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最惊险的瞬间发生在黎明前的江悬崖路——为避让塌方碎石急打方向盘时,后视镜里瞥见峭壁上用红漆画的“山神祭坛”,那些褪色的经幡在气流中剧烈翻飞,宛如古老咒语在守护迷途者。而最温暖的记忆定格在某个雪夜:当我在文笔峰顶因高原反应蜷缩时,路过的藏族卡车司机丹增 ...
据史书记载,该经卷正是我国第一部木刻大藏经《开宝大藏经》,刻印于北宋时期,内中收录了唐僧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回的佛经。然而岁月沧桑,千百年后,流传下来的大藏经多有残缺,难窥原貌。广胜寺保存的这部大藏经便成了稀世孤本,自然异常珍贵。
贝尔契斯基失望之际,又得到了当地官员手中有几尊辽三彩罗汉像的消息。原来,得知这些罗汉像的价值后,当地官员也开始垂涎这些珍贵的文物,他们以禁止贩卖古物为名,将罗汉像没收。
近300年历史的古籍,如何在古籍修复师的手中焕发往日的光彩?现代科技与泛黄的经卷,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历史对话?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柯权 黄宙辉 图、视频拍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蔡嘉鸿 视频剪辑/记者 方浩 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古籍,如何在修复师的手中焕发往日的光彩?现代科技与泛黄经卷,将会发生怎样的对话?
People's Art Museum on MSN22 小时
北塔博物馆三件国宝“喊”你来打卡
本文转自:朝阳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孙志禹)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都因经历岁月的洗礼而倍显珍贵。当你参观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阳北塔建立的朝阳市北塔博物馆时,有三件文物绝对不能错过,那就是金银经塔、鎏金银塔、波斯玻璃瓶。1988年11月,辽宁省文物部门对朝阳北塔进行修缮时,在塔 ...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羊城晚报记者数次走进广东潮州开元寺《大藏经》修复现场。第十五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的30名专业学员,正在这里对该寺所藏乾隆版《大藏经》开展第二期大规模集中修复。
文博山西,赞63文物名:“编号QN二四七号”造像塔尺寸:上宽60-61厘米,下宽67-70厘米,通高83厘米时代:北魏晚期藏宝地: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讲述者:曹雪霞在长治沁县城北25千米的南涅水村,时光的裂隙中浮出一座沉睡千年的地下宝藏——800余件 ...
近300年历史的古籍,如何在古籍修复师的手中焕发往日的光彩?现代科技与泛黄的经卷,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历史对话?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3 天
以版本视角触摸中华文明
5月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迎来公众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联合参展,以版本为视角,展陈、解读、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