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年来,随着生态价值被重新发掘,柞蚕丝在医疗、航天等高端领域需求激增,南召县将柞蚕列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县财政每年投入扶持资金,对养蚕户每斤蚕种补贴500-700元,并引入“辽蚕大9”等抗病高产新品种。如今,全县规模以上国营蚕农场2家,乡村蚕农场6家,养蚕户稳定在1000户以上,蚕坡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柞蚕茧150万公斤,占全省总产量六成以上。
树上的柞蚕蛹不要摘,这是针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秘密武器!
新华网沈阳5月25日电(记者张逸飞)“柞蚕产业作为辽宁传统优势产业,正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从‘传统技艺’到‘国际品牌’的跨越,成为辽宁对外经贸合作的新名片。”辽宁省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庞宝国在参加柞蚕文化产业园交流活动时说。 据介绍,这次活动旨在依托辽宁特色柞蚕产业资源,搭建东北亚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辽字号”特色品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沈阳市沈河区近年来以“文化+科技+贸易”融合 ...
沈阳市沈河区近年来以“文化+科技+贸易”融合发展为路径,创新文化贸易模式。此次与香港新华集团共建的柞蚕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已吸引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内外贸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5月24日,以“丝路织梦·辽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辽宁企业出海东盟中东品牌经贸洽谈暨柞蚕文化产业园交流活动在沈阳市沈河区盛大开幕。本次活动由沈河区委、区政府与香港新华集团联合主办,旨在依托辽宁特色柞蚕产业资源,搭建东北亚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辽字号”特色品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沈河区近年来以“文化+科技+贸易”融合发展为路径,创新文化贸易模式。此次与香港新华集团共建的柞蚕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已吸引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内外贸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 ...
柞蚕远没有桑蚕“命好”。桑蚕待在蚕房里,等着农人采桑投喂,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而柞蚕一“出生”,就被放养在大山里自食其力。当然,要活好,还需放蚕人的悉心照料。
5月15日至16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南召县蚕菌中心联合承办的柞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高级研讨暨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 (南召)专项培训会在南召县召开。
此次会议旨在充分发挥柞蚕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院县合作,推动南召县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建设,助力柞蚕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蚕学会、国家桑蚕产业技术体系相关领导和专家,柞蚕主产县代表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对柞蚕 ...
2025年5月15日至17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等承办的柞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高级研讨暨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 ...
近年来,南召县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30万亩柞坡资源优势,以“林蚕菌”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将柞蚕养殖打造成生态农业“金名片”,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蹚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3 天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闯出勤“茧”致富“新丝路”在五大连池市新发镇永和村养殖户李洪彬的家里,乡亲们正在用针和尼龙线将蚕茧穿成长串,再将串好的蚕茧根据行距悬挂在空中,大家搬运、挂串,蚕房内外一派繁忙景象。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