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很多人对掷弹筒没有了解,认为战争中的器械不外乎步枪、轻机枪、重机枪、轻炮、重炮这些常规性武器,其实掷弹筒在抗战期间日军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并且被日军当作制式武器来对待的。
小伙意外捡到掷弹筒,成功击中日军小分队 ...
二战日军的89型掷弹筒到底好在哪?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枚褪色的布质臂章。长9厘米,宽6厘米,正面以蓝色方框为底,手书楷体“八路”及年份,背面印有“尽忠职务、严守纪律、实行主义、完成革命”字样,落款为“西安宝华新制”。这枚臂章的主人是时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
此次战斗,新四军九旅共击毙日军36人、伪军一部,缴获汽车两辆和机关枪、步枪、掷弹筒、喷火器等武器。当九旅同志把缴获的日本汽车驶回根据地中心区时,沿途群众络绎不绝前来观看。这次战斗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淮北苏皖边区广大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
敌人仗着人多,很快又发起了冲锋。一连先以步枪迎敌,当敌人冲到距一连阵地仅30米的地方时,再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突然开火,又消灭了不少敌人。 敌人久攻不下,于是开始施放毒气。此时,八路军战士已经和敌人激战了8个小时。指挥员果断命令 ...
日军不但还以瀑布般的手榴弹和掷弹筒火力,还投入81毫米迫击炮实施压制。 第1营的士兵被压制在狭窄的高地顶上,有个人崩溃的大喊“我打不下去 ...
这是98岁的抗战老兵李金锡在部队学会的第一首军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李金锡 ...
抗战后期,王耀武除了已有第74军作为基本部队外,还派出大量军官到第100军中,使得该军成为了第74军的兄弟军。 不过在1945年的军队整编中两个军 ...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牛利敏 摄 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位于吕梁山深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交通关隘。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以下简称“八分区”)在此驻扎,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 秘密交通线:钢铁走廊 ...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枚褪色的布质臂章。长9厘米,宽6厘米,正面以蓝色方框为底,手书楷体“八路”及年份,背面印有“尽忠职务、严守纪律、实行主义、完成革命”字样,落款为“西安宝华新制”。这枚臂章的主人是时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