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4月20日,《那山那人那狗》这部被无数影迷视为“文艺神作”的经典影片,凭借15万豆瓣用户打出的8.8高分,带着浓厚的情感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亮相。特别是经过4K修复版处理后,影片的画质更加精致,观影时观众如同亲临其境,眼眶湿润。借着这股热潮,记 ...
清晨的云雾还未散去,荔波小七孔的碧水已泛起粼粼波光。站在石桥上俯瞰蜿蜒的河道,翡翠般的池水在阳光下折射出深浅不一的绿,仿佛大地裂开一道晶莹的缝隙。远处苗寨的吊脚楼隐现于山间,炊烟与晨雾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这是我第一次到贵州时,被朋友强烈安利的"人 ...
游船倾覆事故发生后,辜先生拍下百里画廊景区的照片。风平浪静,河面又出现了几艘游船。受访者供图雨和冰雹突然而至,浪越来越大。2025年5月4日下午,贵州省黔西市百里画廊景区,游船“黔毕节客5067”经历着惊魂一刻。船上的乘客辜先生至今心有余悸,他当时随 ...
5月9日,阳光和煦。记者走进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苗寨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树郁郁葱葱,饱满的果子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飘荡着清甜的果香。村民们穿梭在果林间,欢声笑语交织。
5月1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拍摄的岜沙苗寨风光。初夏时节,岜沙苗寨绿意盎然,苗族吊脚楼鳞次栉比,缥缈如烟的云海与古朴村落、葱郁青山相映成趣,勾勒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卢忠南 摄航拍初夏时节的岜沙苗寨。卢忠南 ...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本报记者蒙茜通讯员黄露婵赖娟“有事,就找发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各村寨,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发哥”名叫杨成发,今年44岁,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德峨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他是德峨各族群众心目中好“古迪”(苗语 ...
5月15日,贵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西门至北门环线道路突发山体滑坡,大量土石倾泻而下掩埋道路。景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初步判断连日降雨诱发滑坡,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景区内部游览未受影响,游客可通过其他道路正常进入。当地已对事发路段实施临时封闭管理,恢复通行时间待定。
5月14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苗寨,村民表演《竹山有喜》民俗情景剧,邀请游客参与其中,其乐盈盈。近年来,该村打造出集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于一身的沉浸式乡村旅游,通过文旅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张京明 摄(湖南图片库) ...
麻溪村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还积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孝文化等融入村规民约。依托村级“同心广场”,结合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春节庙会”“跳香节”“赏花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将忠孝传承、移风易俗、清廉文化 ...
听到苗寨受灾,黔东南州摄影家协会积极行动,及时发起捐款捐物倡议,短短几天内便筹集到了7000多元的捐款和生产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从内容上看,文化传承与民族交融从来不是对立的命题。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恰恰是促进理解与认同的基础。当汉族、彝族等学生跟着苗族同学学习苗语歌曲,当苗族孩子自豪地向伙伴解释芦笙调子的含义,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再是隔阂,而是成为彼此学习的资源。这种建立在文化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交往,比空洞的口号更有力量——它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多元文化的共存不是“求同存异”,而是“和而不同”,每种文化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
每天上午的课间操时间,大关县靖安镇五星苗寨小学总会准时响起悠扬的芦笙旋律。百余名学生齐聚操场,跳起轻快的苗族芦笙舞,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星苗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