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传统药物的治疗机制对发现新药物靶点和制定前沿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s)作为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在几乎所有基本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将细胞外刺激转化为细胞内反应。目前,约三分之一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
笔者对比了AlphaFold预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与实验解析结果,发现AI预测虽有一定准确性,但关键细节存在差异,会影响药物设计和功能研究。
2025年3月13日,Science以 FirstReleas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孙金鹏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脂肪细胞产热的全新调控机制,关键在于一种名叫FPR2(甲酰肽受体2)的膜受体。
筛选鉴定FPR2是神经酰胺的膜受体 C16:0神经酰胺通过FPR2抑制冷暴露诱导的产热 神经酰胺作为鞘磷脂代谢核心分子,其异常累积与糖尿病、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团队发现神经酰胺可能通过一种Gi偶联的GPCR调控脂肪产热,利用GPCR高灵敏多 ...
筛选鉴定FPR2是神经酰胺的膜受体 C16:0神经酰胺通过FPR2抑制冷暴露诱导的产热 神经酰胺作为鞘磷脂代谢核心分子,其异常累积与糖尿病、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团队发现神经酰胺可能通过一种Gi偶联的GPCR调控脂肪产热,利用GPCR高灵敏多 ...
因此,识别脂肪生成中的新型调控分子,特别是膜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这些受体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