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礼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文献之一。 此外,《礼记》对天命、天性、天道和 ...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继10月28日播出第二期《汉书》后,终于在昨天更新,播出了第三期《礼记》,精彩演绎了东汉末年大儒郑玄学礼、注礼、传 ...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书中提到的故事引发了我对气节的深思。齐国发生饥荒时,富人黔敖施舍粥给饥民,但态度却很不妥,简单地说了句“嗟,来食”。这句话看似是在施舍,实则却透着一丝轻视,饥民因而感到愤怒,坚决拒绝这份“嗟来之食”。
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 ...
历代学者对《礼记》成书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编者、编纂时代及各篇材料来源。实际上,从长时段考察其成书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亦属《礼记》成书的题中之义。周何先生即提出《礼记》四阶段成书说:一是附经而作;二是单独成篇;三是汇编成书 ...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但我们今天来研读《礼记》,务必要摆脱经学传统的束缚,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去解析其成书过程和各篇章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并确定它基本上属于先秦史料,从而探讨这部著作的史学价值。 《礼记》是 ...
《礼记》是西汉戴圣所编选的一部书,取材广泛,来源不一,全书编次错杂,并无完整严密的体系。初学读之,未免茫无头绪。因此,有必要了解《礼记》的性质。对此问题,民国时期的学者认识基本一致。刘咸炘《治记绪论》认为《礼记》“乃孔门徒裔积世 ...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