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北京时间8月11日,这项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董金润和博士后卢禹先;论文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冯建东研究员。 浙大团队的研究对象是电致化学发光反应。
01 东南大学分子铁电科研团队首次提出“铁电化学” 近期,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资助下,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际 ...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YanjiaoMa博士AFM封面文章:首次提出熵增驱动MOF结构稳定机制构建高稳定性钠电正极 ... 主要致力于新能源利用与储能方向的研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方向提出高熵驱动结构稳定,活性中心掺杂等创新性研究思路。
离子在肌肉的收缩控制等生命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与人体肌肉运动相类似,离子型电化学驱动器能够在电场作用下通过内部离子的迁移产生机械 ...
电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换来储存能量,根据材料不同主要可分为铅酸蓄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形式。2023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行业市场规模约318亿美元,近四年复合增速高达72.40%。
2013年初入职华中科技大学,在纳米功能材料和电化学器件 ... 1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论文30余篇,15篇论文被选作当期期刊封面,论文他引总次数超过11500次,h因子59;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入选2013年 ...
针对这一难题,来自长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辅助原位聚合的策略,通过硼三氟化四氢呋喃(BF 3-THF)直接引发四氢呋喃(THF)单体聚合,成功制备出高性能聚四氢呋喃(PTHF)电解质,相关成果发表在《European Polymer Journal》上。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