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972年,马文波被调任至外交部,担任副部长。在那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下,马文波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外交路线,排除干扰,稳定了外交工作的秩序。尽管条件异常艰难,他依旧为确保外交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显著贡献。1982年,马文波因身体原因离职休养,但他始终未曾停 ...
受访者供图 12人来到喀秋莎火箭炮兵师司令部驻地德川报到,其时司令部有报务员20人,陈明时等人的到来,增强了司令部的通信能力。 陈明时说 ...
他,是红四军一部报务员,走完了红军长征;他,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原型李白的战友,负责上海党的地下组织与党 ...
“嘀、嘀、嗒、嗒、嘀嗒、嘀嗒……”电报曾是极为重要的通信工具,革命战争岁月,更是发挥过巨大作用,影片《永不消失 ...
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香柏路的一栋普通民宅里,记者见到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关长义。他虽然身材消瘦,但身板挺拔、步履矫健,尽管离开 ...
2021年10月27日,记者专访了抗美援朝老兵杨瑛,听她讲述自己在朝鲜作战时难忘的一幕幕。作为无线电报务员,老人虽不曾与敌人短兵相接,却和自己的战友们以另一种方式冲锋陷阵,以“永不消逝的电波”铸就抗美援朝战争的不朽功勋。 最震撼 ...
嘀答,嘀嘀答……深夜,火箭军某部报房内灯火通明,报务员陈苗坐在机器前,右手娴熟地用指尖敲击电键。一串串嘀答嘀答 ...
这两个电报译成密码后,送到电台报务主任熊维邦手中。熊维邦没有看内容,就把电报密码稿交给为他代班的报务员曾庆良,便自己回家逍遥去了。 曾庆良接过电报密码稿,一看内容大吃一惊,这电报发出去,翻越祁连山的红军西路军余部将遭到马家军骑兵主力 ...
杭城目前唯一的电报房在惠兴路上。曾经也是杭城的电报枢纽。 轻轻打开电报房的大门,发现这里并不像电视剧拍摄的那样:工作人员戴着耳机,手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检方发言人海因策·德勒说,这名女子1944年4月至7月间据信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担任报务员。出于德国隐私法规定,他没有 ...
艰难的登岛建站历程 孙孟辉还到广东省水产局“借”了两个报务员,名叫邱文展和罗勤忠(二人后都成为湛江渔业公司工作人员),1957年5月24日,孙孟辉与邱、罗二人带着电台和桌椅板凳等用具登上了水产局西沙水产资源调查队雷珠号船开往西沙。 当时气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