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萧克将军是一位经验丰富且职务显赫的上将。如果单从他的职业生涯看,他已经达到了大将的标准。曾任方面军副总指挥、120师副师长以及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位,他在每个阶段的职务都颇为重要,显示出他在军界的深厚根基和卓越才能。
在《牛棚杂忆》一书中,季羡林将五七干校比作牛棚,这一比喻并没有获得大多数网友的认可,正是这种反响体现了社会的不同看法。许多人认为,当年的所谓知识分子们只是暂时生活在五七干校中,体验了一把普通人的生活,便因此痛苦不已,似乎受到了极大的不公。而实际上,五 ...
这种特殊学校就是“五七”干校,这些耄耋老人就是当年的“五七”战士。 为什么称“五七”干校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读了林彪转送的解放 ...
提起“五七干校”这个词,如今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国人恐怕多半不知所以。但这个词,在如今60岁以上的很多人的记忆里,却实在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回忆起来既苦涩,有时竟也有些许甜蜜。其实,很多名家,当年都曾有过在“五七干校”生活的经历。
1968年5月6日,黑龙江省革委会下发文件,决定在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原址上建立“五七”干校。中国第一所“五七”干校——柳河“五七”干校随即诞生。 干校成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向北约250公里,有一个在“文革”期间名噪一时的地方——柳河。 柳河是绥化 ...
近年来,有识之士对“文革”中有关五七干校的情况进行了梳理、研究,出版了不少书籍,也引起了关注和争鸣。在成都召开的第八届民间读书年会上,有关五七干校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和争鸣。本刊约请研究专家李城外先生和天津社科院的刘宗武先生各陈己见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月,这一经验以《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走出条新路》为题,登在《人民日报》总编室1968年9月29日 ...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文本中,肯定会记录“五七干校”这个名词。其源自毛泽东1966年5月7日,对一个报告的批示,指出军队既要学军,还要学工、学农;工人也要学农,学军,学文化;农民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由湖北省社科联主管,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和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
曾经茶陵“五七干校”的校部,是现在的虎踞中心小学。进入学校操场前左则,这里有两排粉刷一新的低矮砖瓦房,这就是以前的房舍。 (摄影/张田思绮) 株洲新闻网6月21日讯(记者 刘苏宁)“春耕夏耘,春种秋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69年11月11日 ...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苏比伊努尔 许多 陈渔)上半年,南开大学商学院开展第六期商青干校系列活动。课程期间,入选学员通过主题团课、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结合家国时事对党团知识进行学习。由于疫情原因,本次商青干校首次采用全程线上模式,在学习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